锦鲤作为一种优雅美丽的观赏鱼,已经风靡了全世界。关于锦鲤的身世许多人并不了解,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锦鲤起源于日本,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现在多数人饲养的锦里品种,如: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的确是由日本业者培育出来的。通过名称我们就能看出来,大正和昭和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两个年号。
锦鲤作为一种优雅美丽的观赏鱼,已经风靡了全世界。关于锦鲤的身世许多人并不了解,也许很多人会认为锦鲤起源于日本,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现在多数人饲养的锦里品种,如: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的确是由日本业者培育出来的。通过名称我们就能看出来,大正和昭和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两个年号。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也统称这些观赏鲤为“日本锦鲤”。但追根寻源,在大正和昭和时代前到底有没有锦鲤呢?人们饲养锦鲤鱼用于观赏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观赏鲤到底发源于什么地方呢?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观赏鲤最早起源于中国,而且锦鲤的名称也是由中国诗人最先命名的。中国是最早饲养锦鲤的国家。据《诗经》记载,周文王凿池养鲤。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竭力主张发展池塘养鲤,他认为:“蓄养三年,其利可以至千万,越国当盈。”在古代民间有“养鱼种竹千倍力”的谚语。周代时,鲤鱼已成为最名贵的食品之一,周宣王讨伐猃狁获胜,特以“包鳖脸鲤”大宴诸侯。《诗经》中也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句子。相传孔子生一子,鲁昭公赐孔子鲤鱼,孔子为感激君主的赐予,为其子取名鲤,字伯鱼。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至2200多年前的汉代,池塘养鲤已经很盛行,从皇室到地主,都经营者养鲤业,并从自给逐步发展至商品性生产。汉朝中期河西走廊逐渐建立起来,随着中国与中亚细亚各国商贸往来日益密切,鲤鱼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南宋名将岳飞之孙岳珂所著《桯史》一书中记载:“今中都有豢鱼者,能变鱼以金色,鲫为上,鲤次之。贵游多凿石为池,置之檐牖间,以供玩。”这里所说的金色的鲤鱼就是现在观赏鲤祖先。可见,观赏鲤在中国的养殖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
图 金代双鲤鱼纹大铜镜

图 商代鱼形鱼器
唐朝陆龟蒙所作《奉酬袭美苦雨》:“层云愁天低,久雨倚槛冷。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黄滔《成名后呈同年》:“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两诗第一次提到了锦鲤的名字,也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锦鲤名称的使用记录。之后,中国的观赏鲫与观赏鲤用名开始分化,金鲫名称继续使用,并逐渐发展成为金鱼,而金鲤的名字逐渐被锦鲤所取代。后世例证诗句层出不穷,比如:
宋朝薛利和在《西湖亭》一诗中:“雪鸥卧听禅僧磐,锦鲤行钓客船。若比钱塘江上景,欠他十里好风烟。”苏轼《水龙吟》词中:“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元朝滕斌《普天乐》中:“款棹兰舟闲游戏,任无情日月东西。钓头锦鲤,杯中美耘,归去来兮。”李文蔚《破苻坚蒋神灵应》杂剧中:“是独飞天鹅势、大海求鱼势、蛟龙竞宝势、蝴蝶绕园势、锦鲤花龙势、双鹤朝圣势、黄河九曲势、华岳三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