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Jiang Su Qi Ho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poping Co. , Ltd.
锦鲤的由来(二)
来源: | 作者:pro9d7c85 | 发布时间: 2020-06-02 | 2380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中国进入封建帝制后,原始各部族的图腾逐渐被放弃,龙这一神话形象成为华夏民族统一的图腾符号。封建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拥有龙图腾的唯一使用权,公侯士大夫、平民百姓如果擅自使用龙的图案,就会被视为要篡权谋逆,招来灭顶之灾。自古就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所以鲤鱼一直被认为是龙的象征。
  上期所提到的中国最早的观赏鲤并没有延续下来而逐渐演变成现代的锦鲤,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龙图腾的专有权

  自中国进入封建帝制后,原始各部族的图腾逐渐被放弃,龙这一神话形象成为华夏民族统一的图腾符号。封建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拥有龙图腾的唯一使用权,公侯士大夫、平民百姓如果擅自使用龙的图案,就会被视为要篡权谋逆,招来灭顶之灾。自古就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所以鲤鱼一直被认为是龙的象征。因此,随着中国封建帝制的深入,对民间饲养鲤鱼的限制也越来越多。这种限制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因为唐朝皇帝家族姓“李”,与“鲤”同音,鲤鱼又有化龙之意,平民百姓饲养经营鲤鱼成为对皇室家族的亵渎。据说,唐朝的法度曾规定,百姓在河流中捕获鲤鱼必须放生,更不允许私自饲养、贩卖鲤鱼。红色、金色和具有花纹变异的鲤鱼更是被视为神圣之物,若误捕了,一定要放生后到神灵前谢罪。虽然唐朝末年这种禁令逐渐消退,但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对鲤鱼非常敬畏,饲养数量少,人工条件下的变异也就相应减少。

图 龙袍,中国古代龙的图案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




  第二、中国金鱼登峰造极的发展造成一家独大

  到了宋朝,饲养和经营鲤鱼已经不受任何限制,但同时期有一种著名的观赏鱼在中国诞生了,那就是金鱼。南宋时期金鱼的祖先金鲫进入到了家化状态,金鱼在那个时期开始蓬勃发展。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以鲫鱼最好,鲤鱼次之”,也说明当时金鲫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而金鲤由于其颜色稍逊,没有被广泛重视。宋朝以后,金鱼的培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世界观赏鱼培育史上占据了最先进的地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引用,南朝的祖冲之在《述异记》中的记载:“金鱼有鲤鲫鳅鲹数种,鳅尤难得,独金鲫耐久,千古罕知……”(《本草纲目》崇祯刻本,卷44),可以看出,唐、宋以前,作为观赏的金色鱼不但有鲫鱼、鲤鱼,还有鳅和鲹,但随着金鲫的发展完善,它已经深入民心,加之鲫鱼在人工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尾鳍变异、眼睛变异、体型变异、颜色变异等多种模式,而其他品种的鱼仅仅停留在颜色变异一种模式上,金鱼最终演变成“一鱼百样”的完美观赏鱼,逐渐使大众淡漠了其他品种,不再进行研究培育。

图    中国金鱼通过漫长的人工饲养变异成了一鱼百样的奇特观赏鱼


  第三、审美倾向的不同,导致鲤鱼不被重视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上看,虽然孔孟之道是汉代以后封建王朝的国学,但内用黄老,外尊儒术,保持中庸,无为而治的思想,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主流审美逐渐从写实走向抽象,从追求形态到追求形似。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说:“五色使用盲”。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天之苍苍,其色正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种思想又称为“无正色”观,认为人眼所看到的色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用黑白来还原其本色。这就引导中国的书画艺术发展成为后来的水墨丹青,墨分五种境界。中国古代的大儒认为,浓烈的各种颜色是虚幻而低估的,高士完全可以用黑白来表现所有颜色,写意的泼墨逐渐成为主流艺术,而多数工笔写实者逐渐沦为民间画匠。金鱼是中国古老审美观培育出的品种,符合追求写意的境界,比如紫色金鱼、蓝色金鱼、并不是真正的紫色或蓝色,而是不同程度的黑色渐变。锦鲤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它红、黑、白太分明了,而且金色的确是黄金的颜色,蓝色也的确是明蓝色。这种纯粹的颜色,在古代中国学者看来是低俗的,不可取,也没有深远的意境,而且纯粹的颜色局限了人们对色彩的自我想象空间。

图 金鱼的蓝色实际上是不同程度的黑色变化